10月末 ,參加“中國—歐洲國際交通走廊”天然氣發動機燃料汽車拉力活動的昆侖能源內蒙古分公司車隊迎著漫天飛雪 ,安全抵達鋼鐵之城——包頭 ,為這場歷時54天的拉力活動畫上圓滿句號 。
兩輛LNG重卡 、1台移動加液車 ,行程2.5萬公里 。這次橫跨亞歐大陸的LNG燃料汽車拉力活動引發了記者對天然氣行業的思考。以天然氣為燃料的交通工具無論從動力性 、經濟性 ,還是從穩定性和環保性來看都已相對成熟 ,為何市場熱度達不到預期?行業“熱發展”背景下 ,天然氣在交通領域的發展之路為何不平坦?放眼長遠 ,天然氣交通利用如何迎來發展的春天?這又將給天然氣行業帶來哪些啟示?
市場認可 ,為何發展勢頭減緩
相比其他領域,天然氣在交通利用領域的發展顯得尤為波折 。
梳理其發展歷史 ,主要分為3個階段 。一是萌芽期 ,上世紀末 ,國家開始組織推廣天然氣汽車 ,國家科技部專門成立清潔汽車行動辦公室 ,在全國多個城市示範運營 ,以天然氣汽車為代表的天然氣交通工具實現規模式發展 。二是快速發展期 。2008年到2014年高油價時代 ,天然氣交通依靠價差優勢得到迅猛發展 ,僅天然氣汽車年銷量就從6.6萬輛增長到28萬輛。“十二五”期間 ,車用天然氣消費量更是一度攀升至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10% 。三是差異性發展期 ,即2015年之後 ,作為天然氣交通工具代表的天然氣汽車和天然氣船舶發展方向出現差異 ,天然氣汽車產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電動車替代天然氣汽車成為國家主力發展車型;清潔能源船舶獲得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LNG動力船舶數量兩年翻了6倍以上 。
“國家政策支持和油氣價差 ,是當年推動天然氣在交通利用領域發展的兩駕馬車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建中回憶 ,國家政策支持曾帶動天然氣交通領域技術 、加氣站網點佈局等發展 ,為其規模發展打下基礎 。天然氣汽車交付市場後又趕上油氣高價差 ,市場自發形成一種火爆現象 。中歐天然氣發動機燃料汽車拉力活動中方車隊隊長張憲華算了一筆賬 :“2012年 ,買一輛新的LNG牽引車35萬元 ,國家大概補貼3萬元到4萬元 。如果將原有柴油重卡改裝成LNG重卡 ,按照當時LNG與柴油價差算 ,基本半年至一年左右即可收回改造成本 。”
“氣勢如虹”的天然氣交通工具為何會在2015年切換發展跑道?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研究所所長陳蕊認為 ,國內外油氣市場和國家政策雙重巨變是主因 。從油氣市場看 ,全球油價暴跌引發成品油價格下行 ,國內環保政策加碼導致天然氣供不應求 。成品油與天然氣價格的一降一升 ,嚴重挫傷了天然氣交通工具的經濟性優勢 。從國家政策看 ,天然氣汽車的政策優勢被電動車取代 。5年內 ,國家發佈了“氣化長江”等7個相關檔 ,帶動了清潔能源船舶的快速發展 。
任何事物發展都是曲折上升的過程 ,天然氣在交通領域的利用也不例外 。呂建中認為 ,相對於“技術研發”階段的電動交通工具 ,以天然氣為燃料的交通工具成熟度較高 ,配套設備相對完善 ,發展後勁和潛力仍然巨大 。
遭遇成長煩惱 ,如何走出陣痛期
去年冬天 ,內蒙古LNG重卡司機李曉峰做了一個重大決定 :花8萬元將自己的LNG重卡改裝成柴油重卡 。“我也知道改裝對車不好 ,但加氣站要麼缺氣 ,要麼限量供應 ,用氣比用油每公里貴3到4角錢 ,一年下來得多花6萬多元 。”
眾所周知 ,符合環保趨勢的天然氣行業和新能源交通工具都是當前我國的朝陽行業 ,可為何天然氣交通工具的發展之路並不平坦?
“天然氣市場週期性和階段性波動 ,天然氣交通利用領域受到較大影響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研究所主任工程師段兆芳介紹 ,目前我國天然氣主要利用方向分為城市燃氣 、天然氣發電 、工業燃料和交通燃料四大塊 。按照天然氣應用優先順序來說 ,交通燃料和工業燃料排位靠後 ,一旦氣價不穩 、冬季用氣緊張等情況出現 ,這兩塊受到的影響最大 。以去年冬季為例 ,市場需求持續維持高位 ,再加上部分氣源不穩定因素 ,導致全國天然氣供應短缺 ,非民用LNG價格出現短時間內暴漲 。
陳蕊將天然氣交通工具的“寒潮”理解為一種發展“陣痛” 。“無論是天然氣行業還是天然氣交通利用領域 ,都處於發展初期 ,這屬於成長中的階段性煩惱 。”陳蕊說 。從天然氣行業看 ,儘管近些年來國家快馬加鞭發展天然氣配套產業 ,但儲運配套設施 、油氣價格形成機制及相關規章制度等完善仍需要時間積累 ,引發天然氣供不應求 、氣價變動較大等發展“陣痛”。從天然氣交通利用行業看 ,天然氣配套設備 、技術標準 、行業規範和政策法規等配套發展滯後於行業發展 。隨著國家“十二五”支持政策到期 ,天然氣交通工具或將面臨完全市場化的挑戰 。
抓住黃金機遇期 ,需外強更需內秀
過去一年 ,諸多利好消息為處於迷茫期的我國天然氣交通行業增添了信心 。
一方面 ,國際能源署和BP公司的展望報告一致認為 ,2050年以前 ,車用能源將是汽油 、柴油 、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和電力多種能源並存的過渡期 。按照新能源汽車2050年突破1億輛估算 ,成品油替代率約14% ,天然氣汽車仍有巨大市場空間 。另一方面 ,我國13個部門去年聯合印發《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 ,明確提出實施交通燃料升級工程重點任務 ,尤其是水運行業 ,國家牽頭多項試點示範工作實施 。
利好消息頻傳是否意味著天然氣交通的春天要來了?“市場回暖是機遇 ,關鍵要找到行業優勢和發力點 。”昆侖能源有限公司LNG加工儲運管理部總經理田士章認為 ,目前長途客貨運 、重卡商用車 、天然氣船舶等既是柴油消費尾氣排放的重點領域 ,也是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不能覆蓋的領域 ,或許這些可以成為天然氣汽車發展的重要領域和突破口 。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管道所副所長周淑慧更看好天然氣在水運領域的應用 。“國內外形勢迫切要求全面推進水運行業應用清潔能源 ,水運領域利用LNG將迎來春天 。”她預測 ,到2025年 ,我國將基本形成覆蓋全面 、技術先進的水運裝備LNG清潔能源應用體系 ,初步建成集約高效 、功能完備的LNG水路運輸系統 ,基本建成完善的加注服務網路;此外 ,加快我國天然氣交通工具“走出去”步伐 ,抓住“一帶一路”倡議機遇期 ,改善沿線國家交通運輸環境 ,帶動天然氣產業鏈協同發展 ,也成為天然氣交通利用行業的共識 。
看到機遇的同時還要有本事抓住機遇 。“目前 ,我國天然氣汽車行業總架構是健全的 ,但技術標準 、行業規範和政策法規等要加快跟上行業發展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車船分會名譽會長姚明德說 。來自天然氣行業的段兆芳則支持打造多氣源供氣格局 、持續完善天然氣定價機制 ,用穩定的氣源和價格形成機制為天然氣交通工具穩健發展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