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全球LNG市場下的“中國氣改”
發布時間 :2014-03-07

面對全球LNG市場的成型 ,中國應盡快放開LNG進口權管制 ,並針對進口LNG優先開放管網 ,以更加開放的心態來迎接市場挑戰 。

根據預測 ,未來數年 ,我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將維持快速增長態勢 。預計到2020年 ,中國LNG進口量將有望達到6000萬噸 ,佔亞太地區份額將從現在的8%上升至20% 。鑒於中國LNG進口規模日趨增長 ,前瞻性地分析未來國際LNG市場供求形勢及價格機制可能面臨的變革 ,對於做好國內天然氣行業相關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

全球LNG市場成形

20052008年間 ,卡塔爾人以其遠見和膽略 ,利用其LNG超級生產線(美國空氣產品公司為其設計建設的液化生產線比當時最大的液化裝置的產能還要大50%)和超級運輸線(Q-FlexQ-Max兩種超大規模的LNG運輸船 ,後者比常規LNG船裝載量要多80% ,運輸成本下降20-30%) ,一舉改變了全球天然氣供應格局 ,成為最具領導力的LNG供應國 。

2012年 ,卡塔爾在全球LNG市場的佔有率達33% 。卡塔爾人之後 ,全球新增產能寥寥 ,整體供應格局未發生大的變化 。但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無疑相當於在全球LNG市場投放了一顆原子彈——後福島時代 ,日本棄核電而轉投天然氣發電 ,包括日本在內的整個亞洲地區的全球LNG進口比例 ,由日本大地震前的60% ,大幅增長至75%左右 。

市場的無形之手自動地進行了平衡 ,將一部分原本供應管網較為發達地區的LNG ,轉而運抵亞洲市場 。福島事故之後 ,歐洲以及北美地區的LNG進口規模明顯下滑 ,這部分減供的量 ,基本上都轉到了亞洲市場。

盡管全球LNG市場仍然以長期協議為主 ,但現貨貿易以其靈活便捷 ,最終將資源配置到價格最高的地方 。國際LNG進口商組織(GIIGNL)數據顯示 ,2012年全球LNG市場現貨和短期合同貿易比例明顯增長 ,佔貿易總量的25% 。不過 ,現貨市場目前才剛剛起步 ,東北亞地區的未來現貨貿易規模有望大幅增長 。

以現在為起點 ,到2020年 ,全球LNG供應形勢將發生重大變化 。經過上一輪大規模建設之後 ,卡塔爾在LNG領域的投資暫時告一段落 ,此消彼長 ,意味著其在國際LNG市場的份額將呈下降趨勢 ,而另外一些國家的份額則會隨之增長 。

首當其沖的便是澳大利亞 。目前 ,澳大利亞在建的液化產能約有6200萬噸/年 ,預計2014-2018年間將投入運行 。另有3600萬噸/年規劃產能 ,不過2020年前 ,這些產能預計難有突破性進展 。

其次是美國 ,美國頁岩氣革命成功以後 ,世界範圍內都在熱議其能源獨立和成為天然氣出口國 。美國能源部也確實核準了多個LNG出口項目 。目前為止 ,美國批準的出口規模約為2600萬噸/年 ,另有20000萬噸/年的頁岩氣出口申請仍在審批之中 。盡管這些申請不太可能全部獲得通過 ,但美國能源部顯然承受較大壓力 ,需要盡快予以審核 。

根據英國劍橋能源研究中心相關研究預測 ,到2020年 ,美國將有7300萬噸/年的產能獲得放行 ,這一產能約為所有申請的27個項目中最大的6個項目的產能 。

另外一個來自北美的潛在出口國便是加拿大 。

迄今為止 ,加拿大已批準了6LNG出口項目 ,出口產能約6200萬噸/年 。但相比較於美國 ,加拿大在簽發LNG出口許可方面似乎並無太多掣肘和顧忌 。如果加拿大的出口能力再增加2000萬噸/年 ,那麼到2020年北美的LNG出口能力將達到9500萬噸/年 。對於全球LNG市場來說 ,來自北美的資源尤為重要 ,因為其計價模式不直接與原油價格掛鉤 。

除了澳洲和北美之外 ,另有其他一些國家的液化生產線也在建設之中 ,合計共約2700萬噸/年的產能 。俄羅斯 、東非 、塞浦路斯等國將有望再增7100萬噸/年的產能 。所以 ,算上澳大利亞和北美的產能 ,以及其他地區5500萬噸左右的增加量 ,全球LNG的供應規模將增加22000萬噸/年左右(6200+9500+5500 ,因相關數據均為預估 ,存在較大出入) 。

過去兩年 ,全球的LNG供應量維持在24000萬噸左右 ,也就是說 ,從大數來看 ,到2020年 ,全球的LNG供應規模有望翻翻 。

 

傳統貿易機制將被顛覆

供應側隻是全球LNG市場這枚硬幣的一面 ,另一面則是LNG接收終端及再氣化產能 。資本在湧入液化產業的同時 ,也有大筆投資進入LNG接收站和再氣化領域 。目前 ,全球在建的再氣化產能約為10000萬噸/年 ,其中位於亞洲的項目佔到近一半 ,拉丁美洲約2900萬噸 ,歐洲約2300萬噸 。另有18000萬噸/年的新增氣化能力有望投入建設 。

如此看來 ,LNG液化產能和氣化產能趨於平衡(盡管無論是氣化還是液化 ,產能並不意味著產量) 。問題在於 ,很多氣化項目的產能均基於推測 ,並不一定最終落地 。

相比較而言 ,LNG液化裝置較之氣化裝置更為復雜 ,故氣化裝置工期更短 ,尤其是浮式儲存及氣化裝置(Floating Storageand Regasification Units ,FSRU)——浮式LNG技術正越來越受業界歡迎 ,實際上拉丁美洲的LNG接收終端多為FSRU ,國內首個浮式LNG項目中海油天津LNG項目也於去年獲批 。預計 ,接下來數年中 ,會有更多LNG接收站項目公佈建設 ,並在2020年前後投入使用 。

所以 ,未來數年 ,國際LNG市場供求形勢偏松還是偏緊 ,與液化和氣化項目建設進度密切相關 。不過 ,根據現有數據分析 ,未來全球範圍內LNG的氣化和液化產能預計會在21左右 。而氣化產能的過剩將給予資源方選擇買方提供了餘地 。不過 ,到2020年 ,全球LNG液化產能的步子似乎要快於氣化產能 ,從而使得現貨市場的整體形勢要相對寬松 。

無論是從全球LNG貿易來看 ,還是從LNG資源在不同區域間流向來看 ,這一形勢都具有重要意味 。從貿易角度來看 ,一個相對寬松的全球LNG市場意味著賣方之間的競爭會加劇 ,從而導緻價格存在下行的可能 ,而價格下行會刺激需求 ,尤其是電力市場對LNG的需求 。

至於資源流向 ,根據全球LNG貿易發展態勢判斷 ,東北亞的買家將首選來自澳大利亞 、東南亞的LNG資源 ,其次才是來自美國的頁岩氣 。卡塔爾在東北亞市場面臨的挑戰將越來越大 ,因而可能需要將目標市場調整至近東 、中東以及歐洲市場 。包括北非 、西非以及東非在內的非洲LNG資源也同樣如此 。不過 ,同為非洲的阿爾及利亞 、尼日利亞和安哥拉將有望競爭增長迅速的拉美市場 。美國也有望在拉美市場分得一杯羹 。

國際LNG現貨貿易規模和佔比增加 ,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加透明的定價機制 ,原有的主要與原油掛鉤的定價方法面臨調整壓力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美國的LNG出口 ,因為來自美國市場的LNG價格直接基於美國亨利中心的天然氣價格 ,外加3美元左右的液化成本以及相應的運輸成本 。

亞洲買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對不與原油掛鉤的LNG長協感興趣 ,還有待時間檢驗 。原有的價格機制已運行多年 ,且基本滿足了其對穩定的LNG供應的需求 ,亞洲買家需要克服對新機制的心理接受問題 。

另一方面 ,如果現貨LNG的價格低於長協價格 ,相信買家會提出重新談判長協價格的訴求——盡管在目前的市場形勢下 ,設想降低價格有點癡人說夢 。去年 ,印尼東固LNG項目非但沒有降價 ,反倒提價近70% ,澳大利亞 、馬來西亞等LNG項目 ,也都提出了價格回顧的訴求 。但當我們從一個十年左右的時間維度來評估全球LNG市場的時候 ,形勢會發生較大變化 ,而這種變化 ,無疑會增加長協重新定價的可能性 ,放棄與原油價格掛鉤的定價機制 ,代之以某種形式的天然氣價格指數 ,如參照亨利中心HH價格 、英國國家平衡點(NBP)等 ,是完全可能的 。

過去兩年 ,歐洲市場即是如此 ,而全球市場發生類似情況的概率也正在增加 。2020年前 ,全球LNG市場是否能夠徹底拋棄與原油掛鉤的定價機制 ,目前來看還存在諸多爭議 。但如果2020年美國確實有近7000萬噸/LNG投放市場 ,而這部分資源的價格又與亨利中心氣價掛鉤 ,那麼出口亞洲的LNG繼續享受高溢價的時代就將終結 。

 

倒逼下的“中國氣改” ?

與同為近鄰的日本和韓國相比 ,中國是國際LNG市場的後來者——2006年 ,深圳大鵬LNG接收站正式建成投運 ,中國才接收了第一船進口LNG ,但增長迅速 。根據統計 ,2012年 ,中國LNG進口量達到1480萬噸 ,2013年預計將達到1700萬噸 ,僅次於日本和韓國 ,全球排名第三 。2020年前 ,中國對國際LNG的需求仍呈增長態勢 。中國應該把握全球LNG市場趨勢 ,從自身著手 ,提升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 ,優化能源結構 。

放開LNG進口權管制 ,並針對進口LNG優先開放管網 。盡管國家放開LNG曾一度成為熱門話題 ,但迄今為止尚未下發正式通知 。而包括新奧 、廣匯則已經先行一步 ,分別計劃在浙江 、江甦開建LNG接收站 。與三大國有能源企業不同 ,民企機制相對靈活 ,更適應未來現貨規模日趨增長的國際LNG市場 。

國家應盡快明確民企進口LNG權限 ,且可以考慮更靈活的機制 。如允許民企在國際市場采購的LNG通過中海油 、中石油等企業現有LNG接收站進入管網 ,並參照上海石油交易所業已開展的現貨貿易模式 ,即電子平台上進行LNG貿易 ,並在長輸管網到達的區域進行氣態交付 ,進入全國市場 。此舉不僅有助於緩解高峰期間全國天然氣市場的緊張局面 ,也可以增加參與主體,促進國內天然氣市場發育 。

以更加開放的姿態 ,加大國際合作 ,擁抱國際規則並參與國際規則的建設 。國際合作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拓寬與資源方的合作 ,增加資源來源的多元化 ,合同形式的多元化 ,價格機制的多元化 。但凡遵循國際LNG市場的基本規則 ,中國不應抱有冷戰思維 ,排斥與美、俄在內的任何資源方開展LNG貿易 。

同時 ,應不失時機 ,抓住國際LNG市場的走勢 ,在進口自中亞(未來預計將包括俄羅斯)的管道氣和LNG之間找到合理的平衡 ;另一方面是加強與LNG進口國的合作 。日本已聯手印度等LNG進口國組建成立了LNG進口國集團 。中國應在多邊機制的基礎上 ,聯合韓國及我國台灣地區等一道,共同參與,推動國際LNG貿易體繫的變革 。

加快國內天然氣市場乃至能源市場的改革 ,建立多層次的市場體繫 。國內天然氣市場面臨諸多挑戰 。如環境壓力要求加快“煤改氣” ,但天然氣與煤炭等能源的比價關繫決定了天然氣市場拓展並無明顯優勢 ;國內氣源不足 ,國際資源價格高企 ,進口企業虧損嚴重 ,“氣荒”成為繞不過去的砍 ,價格管制使得問題更復雜 、更嚴峻 ;中國LNG進口量持續攀升 ,日趨成為國際LNG市場的重要買家 ,但卻是一個被動的價格和市場規則的接受者 ,等等 。

唯有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之間的比價關繫 ,逐步放松價格管制 ,建立包括LNG期貨 、天然氣貿易中心等在內的多層次天然氣市場 ,形成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良性互動 ,中國的天然氣乃至能源供應安全才真正獲得保障 。(來源︰《能源》)